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的论坛新春的你,快领“西湖论坛”文集福利

中国评协 中国文艺评论 2019-08-27


日,第四届“西湖论坛”最新两本文集新鲜出炉啦:




《新时代文艺的中国精神》:网络文艺的中国经验,戏剧戏曲的时代精神与当下审美(定价59元)


《新时代影视的中国精神》:影视创作如何表达中国精神,中国影视的文化立场和理论方法,浙江影视的创作实践(定价39元)


欢迎文末留言,我们将根据留言质量及点赞数,选出十名幸运读者:前两名将获赠如下两本新书,第三名到第十名将结合留言情况(你最想要哪本)获赠其中一本。


留言与点赞情况截至2月4日(除夕)。我们将在正月公布获赠名单,于元宵节前快递寄赠文集哦


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是经中国文联党组批准,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与浙江省文联共同创办的常设性文艺评论论坛,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




.






2015年8月1日,首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杭州举办。


2016年第二届“西湖论坛”以“戏剧的中国表达”为主题。


2017年第三届“西湖论坛”以“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为主题。


2018年,第四届“西湖论坛”宁波峰会,以“新时代文艺的中国精神”为主题,分设电影电视“影视创作与中国精神”、戏剧戏曲“中国戏剧的时代精神与当下审美”、网络文艺“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与艺术融合、发展的理论前瞻”、学术主持专题论坛“对青年文艺批评的批评”等四个论坛。


从第三届开始,“西湖论坛”组委会借助“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平台通过提交论文、网络投票等方式,择优选招体制外嘉宾。长期关注“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的青年美术评论家王进玉成为第一位参与论坛的体制外嘉宾(其网络得票数为1000+),论坛结束后,他还成功加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感谢网络上下关注,“西湖论坛”努力做一个有品位、有格调、有责任的品牌论坛!2019年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正在筹备中,继续关注我们吧!


多年来,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推人才推成果,持续出版了多部文集。回看“西湖论坛”编委会2017年所编西湖论坛〔一函四册〕:


《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

《戏曲的中国表达》

《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

《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


不少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已通过“中国文艺评论进校园”(点击查看)等活动获赠啦!当当和京东网店也可购到。



欢迎文末留言,我们将根据留言质量及点赞数,选出十名幸运读者:前两名将获赠如下两本新书,第三名到第十名将根据留言情况或随机获赠其中一本。

《新时代文艺的中国精神》

《新时代影视的中国精神》


留言与点赞情况截至2月4日(除夕)。我们将在正月公布获赠名单,于元宵节前快递寄赠文集哦!


《新时代文艺的中国精神》


《新时代影视的中国精神》


附:第四届“西湖论坛”文集序



未来向度的艺术形态展望

庞井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以来,致力于打造两个论坛:一个是“长安论坛”,一个就是今天在这里举办的“西湖论坛”。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文艺的精神气质和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古雅清新”。这两个论坛的定位与此对应,也有所侧重:“长安论坛”在风格上侧重于古雅和传统以及现代性的转换,“西湖论坛”侧重于清新和活力。当然,绝不是说有了清新就不要古雅,清新不是表面的光鲜和时髦,而是清新当中体现古雅和光阴的积淀,所以“西湖论坛”的侧重点在于强调青春、青年,强调新时代、新技术推动下的新文艺形态及其创新和发展。



本届“西湖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文艺的中国精神”,旨在将全国优秀的青年评论家聚集起来,关注新时代所而临的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从电影电视、网络文艺和戏剧戏曲三个方面探寻文艺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开掘中国价值,坚定不移地用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创作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伟大的时代留下精神的印痕和思想的烙印。如此方可不负青春、不负才情、不负光阴。 

 

笔者一般讲到评论的时候,愿意把它和理论放在一起说。两者的侧重点不太一样:评论家更加关注现实,更加针对作品,更加具有时效性;理论家更加侧重理论的体系、框架的建构,更加具有超越性。但它们是密切相连的整体。


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首先要拓展评论的理论深度。意见性的评论、描述性的评论意义不大。真正有力量的评论家应当有宽广的胸襟、高远的境界、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应当有未来的向度、人类的情怀、历史的纵深和人性的尺度。针对今天评论界思想匮乏的现状,我们的评论家应该善于挖掘自己的思想和想象力,特别是青年的评论家,正是朝气蓬勃的年龄,应该是最有创造力的,创造的根基应该是思想的迸发。青年文艺评论家要敢想、能想、想想、愿意想,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有有一些反向思维、逆向思维。  

   

其次,评论家要更多地介入文本。如何更多地介入文本?第一是阅读;第二是尽量熟悉一两门艺术门类的创作,不一定非要有多高的水平,但是知道创作的规律。这种评论才是有说服力和审美感受性的。今天的现状是相当一部分评论家,包括青年评论家脱离了文本,这也是制约我们评论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文艺评论和其他的哲学评论、历史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新闻评论、政治评论等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评论的对象是一种审美感受性的文本存在,如果割断了这种精神感受性的桥梁,就很难和文本联系在一起。评论家应该是思想家,同时也应该是学者、作者和读者的三种身份的重叠和融合。


文艺评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它本身就是创作,但也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文艺创作,具有独立的价值和定位,要把评论作为具有审美感受性的创作形态来看待,比如鲁迅的很多文学评论文章,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作品,又如中国古人的一些诗话本身就有独立的作品形态和独立的欣赏价值。我们的一些文艺评论还缺少审美的感受,这是一些评论家的缺憾,希望能得到改善。评论家们要用心灵的眼睛来看世界,唤醒心灵的激情和冲动。我们的评论文章要写得具有美感、具有艺术性,正如厉震林老师提出的,就像写给你的情人看的“情书”。


今天我们正处在人类精神文化大变革前夜,未来和远方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和可能性。转型社会最大的特点是将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所积淀形成的一种基本认知框架、伦理框架、价值框架拿来重新审视和质疑。在这样一个前夜,我们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身边和未来的世界?笔者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一种开放的尺度引进我们的思维当中,需要一种特别大、特别新的参照系和主体视角,把未来的维度、生长的维度引入现实。面向真理,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体系,允许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路径来趋向于真理。人类社会走到今天,互相讨论、交流、探索,是我们接近真理、探索真理最好的方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正如戴锦华老师讲的,我们人类对人工智能这件事情“完全未曾抵抗,几乎没有讨论”,或者说我们始终未进行充分的讨论,来不及进行充分的讨论,也始终未能抵抗,好像也抵抗不了,因为技术依靠自身的惯性加上与市场的结合,有一种强大的冲动往前走,好像也不太去顾及伦理和其他要素,而且每一次突破总会引起一次欢呼,社会各界其他领域也跟着一起欢呼。搞艺术的根在哪里?未来强人工智能改变了人本身之后,人性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艺术将会呈现怎样的形态?笔者觉得这还真是一个天大的问题,一个本体论和价值论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讨论和交流。


第四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宁波峰会合影



···END···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策划:程阳阳 何美

责任编辑:艾超南

美编:木子



- 延伸阅读 -

西湖论坛|仲呈祥、庞井君、尹鸿、戴锦华与青年文艺评论家面对面

西湖论坛|马也、黄鸣奋、厉震林、范志忠、顾振宇与你面对面

第四届西湖论坛宁波峰会:你错过的可能是你想不到的【福利组图】

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宁波峰会,7个免费名额哟!快来!

这是一封有关西湖论艺的邀请函,请戳

下个月我们在西湖边论艺,你来吗?(免费名额,福利来啦)

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开幕,倡议书揭开面纱

第二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即将举行

◈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2015年8月1日在杭成立


客官,请留步,给个好看再走呗


点这里,查看“西湖论坛”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